今天是
健康促进 和谐发展
——巴城中心小学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金奖)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概况
巴城中心小学坐落在美丽的阳澄湖畔,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654人,专任教师82人。校舍建成于2010年,占地面积33.3亩,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曾被授予“苏州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竹笛教育基地”、“江苏省平安校园”、“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健康促进学校金牌的创建工作中,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逐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为契机,极大地改善了校园文化和物质环境,营造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和谐的合作育人氛围,各项相关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把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彰显了校园健康文化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先后被授予“昆山市无吸烟单位”、“昆山市文明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奖)”和“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银奖)”等。
二、树立“健康第一”理念,追求健康人才目标
健康是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促进学校”是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环境等资源,改造或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知晓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学校环境,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素质教育体系,并且促使家庭、社区更广泛参与,以便更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学生与社区成员的健康。
1.进一步增强教师健康意识,明确健康促进的意义。只有健康的教师,才能有健康的教育,从而培养健康的人才。为了给教师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到实处,学校通过加强教师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和文化引领这两条途径来开展。开展文明办公室创建,营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每天组织教师打24式简化杨氏太极拳活动,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学习和竞赛活动。每学年一次的教工运动会,锻炼了身体,舒缓了心情。
2.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意识,积极参与健康活动。广大学生是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主要对象,是工作的重点。学校始终把“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学校通过主题班会,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每位学生逐渐有了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意识。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与健康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环保教育等,各班每学期出一期健康主题板报。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健康元素,结合教材,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同时学校还根据小学生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健康教育在学生心中自然生成,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
3.进一步坚定健康发展理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校自开始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以来,坚定不移地走健康发展之路,更加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把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工作去抓。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和谐发展”的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口号,形成了一套健康促进的长效机制。调整充实了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小组,保证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引领师生不断健康发展,并把“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到学校办学实践之中,秉承“六年为一生”的办学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创新凝练出“实践“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培养自主自律的学生,成就受人尊敬的教师,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建设特色品牌的学校”的办学愿景,以“印象巴小”教育品牌全面阐释巴小昨天的历史、今天的现实、明天的憧憬,不断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问题积极整改,发挥优势不断创新
2012年6月,苏州市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在评估我校银牌的时候,指出我校在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学校在对师生健康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面还比较欠缺,要进一步针对个体加强科学分析、干预和效果评价,提高成效,环境宣教和健康促进的力度还要加强等。
针对学校存在的不足,我校以创建健康促进金牌学校为契机,继续加大环境建设的力度,再一次提升了学校物质环境的水准,并全面开展了师生健康体质,如近视率、营养不良率、肥胖率、龋齿,学校食堂餐饮具、师生人数与活动场地、教室照明、课桌椅等调查分析,查找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同时创造性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真正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一)积极整改,健康促进效果初显
1.加大对教师健康的干预力度。对教师健康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加强了针对个体的科学分析、干预和效果评价,使教师的身体素质进一步得到优化。
(1)通过体检,明确教师健康的主要问题。我们每年开展教师体检和健康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调查和分析,我校教师的主要健康问题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心肌供血不足、肥胖、高血脂症、脂肪肝、高血糖等方面。
(2)开展分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学校健康教育室根据教师体检反应出的疾病,开始针对采取乳腺增生、肥胖、高尿酸、脂肪肝、高血脂症、子宫肌瘤、高血糖等疾病进行各种干预措施。
如针对乳腺增生问题,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女性卫生知识讲座,提高保健意识,做到预防工作到位。还请教育局心理辅导专家、社会工作者来校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引导教师学会自我调节。针对肥胖、脂肪肝和高血脂症的老师,学校指导他们平衡膳食,少食动物内脏、低脂低糖、多食蔬菜水果;鼓励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锻炼;减肥控制体重;禁烟限酒,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针对高血糖的老师,学校给他们提出科学建议,建立合理的膳食食谱,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鼓励老师多吃杂粮、水果蔬菜(如桃子、桔子、猕猴桃、苹果、梨、柑等),保健教师还督促高血糖教师定期监测血尿糖,让教师最好能通过基础疗法就能降低血糖,对基础治疗无效者,建议去医院检查进行药物治疗,以防止血糖长期过高带来不可逆转的并发症。
2. 加大对学生健康的干预力度。对学生健康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加强了针对个体的科学分析、干预和效果评价,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进一步得到优化。
(1)通过定期体检,明确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我校学生近80%是外来民工子女,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通过每年的体检和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是:视力不良、龋齿、肥胖、营养不良、沙眼等。
(2)定量定性分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针对学生的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进行干预措施,学校健康教育采取多方位的措施进行干预活动。如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栏、其它学科健康知识的渗透,传授丰富的健康知识,教育学生进食过程中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纠正学生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加强饮食的科学指导;对进餐学生营养进行合理搭配,制定学生的每餐菜谱。针对视力不良和龋齿的学生,一是加强指导,关注写字姿势和用眼卫生,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二是加强日常保健知识的教育,每年学生体检后,及时反馈体检信息给家长,对视力不佳和龋齿的学生,取得与家长配合,进行科学纠治;三是必要时嘱其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学校合理安排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个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除了体育课以外,特意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中的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师生齐做广播操外,在全校范围内推广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重视下午30分钟的课外集体体育锻炼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踢键子等各种体育活动),同时保证每周三节体育课,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
(二)创新发展,提高健康教育绩效
1.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我们从三年级起,各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一些课外知识和才艺技能,增长一些见识,更大的意义是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注入强劲的动力。我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认真实施“巴城镇少儿才艺普惠工程”,以周六、周日为重点,依托特长教师和外聘专家,免费开展笛子、舞蹈、书法、棒球、航模等兴趣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师生在校时,拥有的是热爱,离开时,留下的是眷恋。
孩子参加各种体艺类社团,例如笛子社团及各种球类社团,不仅增长才艺,而且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同时,在锻炼和竞技过程中磨炼了人的意志,还培养了顽强、勇敢、豁达、乐观等心理品质。特别是我们开展“笛子进课堂”,组织“小荷笛子班”,全校学生人手一笛,每天吹奏,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减轻孩子因课业负担而产生的过重的心理负担,让学校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
3.推进一校一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完成体育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把24式简化太极拳作为“一校一品”的主要内容。要求在一年初步学会,三年基本规范,六年打出韵味。同时把24式简化太极拳作为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之一。每天大课间时间,做完规定的课间操后,全校学生练习一次太极拳,并且把大课间活动情况作为班级常规管理主要内容,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平时加强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训练,完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理念落到实处。
4.落实营养午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巴城镇政府制定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每生每日3元的标准发放一盒牛奶、一份水果,并且落实专人管理。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均衡营养,强壮身体,增强素质。另一方面我们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午餐配送,仔细研究上级下发的营养菜谱,针对儿童身体成长特点,按上级部门规定,初步设计出几种营养极高的饮食搭配方案,作为参考菜谱。孩子的健康成长既希望于培养与教育,也在于科学的营养干预。
三、优化整合创建过程,全员共建健康校园
学校弘扬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创建过程中把环境的熏陶、日常行为的规范、校园活动的引领有机地整合起来,努力创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人文环境。
(一)全员参与,确立健康促进新坐标
1.学校领导层认识到位,确立创建活动新起点。为了搞好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金牌)工作,学校先后召开全校师生“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动员大会和学习健康促进学校基本知识,使师生员工树立了“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思想,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积极实施“健康第一”的战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持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学校领导在每周升旗仪式的讲话中教育学生要有健康和安全意识,确保每学期不少于4次,让学生树立健康是人生最宝贵财富的观念。
2.班主任管理到位,确立责任担当新高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工作,也是健康促进工作的最前沿,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工作。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理念的渗透各项管理要求的落实,都要靠班主任去做。班主任利用晨会、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日常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坚持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不能随地吐痰;要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上课时注意坐姿,在连续看电视或玩电脑的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教育学生在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请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等等。
3.少先队组织参与到位,确立自我管理新优势。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治、自律,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了环境卫生、安全监督员,自觉担负起检查卫生、检查纪律、维护校内安全的责任,进一步动员全校学生不吃口香糖,不乱丢果皮、废纸,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人人保持清洁卫生,人人做好个人卫生,人人参与清洁卫生。每月进行一次健康专题红领巾广播。内容包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讲究卫生,预防近视、防龋齿、防意外伤害、防性病与艾滋病以及慢性病的防治等。
4.邀请校外辅导员培训到位,确立教育引导新途径。邀请社区义工来校介绍拒绝毒品和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请派出所的校外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作法制教育讲座;请交警队的警察叔叔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请消防中队的官兵对学生进行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的教育,并组织学生观摩消防演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和紧急情况逃生知识的掌握。
5.增加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确立健康促进新阵地。2014年,学校又招聘了一名专业护师担任保健老师,使保健教师增加到3人,担负起全校近1600多名学生的健康知识教育。同时积极与保健所联系,每学期邀请医生、护士来校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学校还安排徐美娟、葛忠平、陆艳萍、顾雪芳四位经验丰富的一级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增强了学校心里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四位老师经过培训和考核,均取得相应辅导证书。学校开办了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邀请区域内的心理专家,对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全程推进,建立创建保障新模式
1.优化组织机构,建立人力保障新模式。学校成立了由一把手校长亲自挂帅,分管校长、主任、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年级组长、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和社区骨干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层层落实,既分工负责,又通力合作。
2.列健康教育专款,建立财力保障新模式。每年按照师生员工的数量比例,拨出“健康促进学校”专款,用于教师健康体检、健康器材添置、健康教师专业培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等。2013至2014年,学校累计支出专款近20万元,有效促进了金牌创建工作。
3.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制度保障新模式。为了进一步深化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学校领导采取了理念指引、制度保障、责任明确、工作落实的健康促进指导思想,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健康教育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学校健康促进长效机制,引领健康促进工作不断深入。每学期开学初,由分管校长负责,将“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同时制定专门的创建工作计划,要求有总体目标、有具体实施步骤,可操作性强。充分利用行政会、班会、教师党员会和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健康促进学校章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文件,力求师生员工对“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耳熟能详。
学校校长室、教务处、德育处、安全办、总务处、健教室等各个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的需要,增补或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巴城中心小学师生突发疾病及伤害事故处理原则》、《巴城中心小学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巴城中心小学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课堂教学中加强健康理念渗透的规定》等等,这些规章制度在具体实施以后,有效地指导了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
4.开展综合评教活动,建立评价保障新模式。引导学生家长参与日常评价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与无记名问卷调查和打分评价。把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一项教师职业“高压线”,让学生参与监督、举报,随时接受家长的来信来访,对家长及学生反映的教师违规违纪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把教师的日常健康促进责任,细化成具体行为,邀请学生家长打分评价,并且把结果计入师德考核,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意识。
(三)全面渗透,营造健康促进新文化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学均须重视健康教育的渗透,并体现在教案的撰写中。教师每学期均须上交教案到教务处进行评比检查。学校将能否进行健康理念的课堂渗透作为教师教学“六认真”考核的指标之一。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涉及到的公开课,也将是否把健康理念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从而使学生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知识不断丰富,学习、生活、交往等健康习惯逐步养成。
2.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的要求。利用读书节、文化节、科技周等主题活动中加强健康教育。我校每年上半年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下半年开展科技周、校园文化节活动,开展了古诗词美文诵读、读书征文、书画比赛、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广大学生在健康有益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健全人格,茁壮成长。
3.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健康教育的要求。在楼梯口、厕所内、消防栓的玻璃上等张贴与健康、安全相关的内容,提醒学生,熏陶学生。建好卫生健康教育的橱窗,并经常更换内容。教学楼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名人画像及书法作品等,使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无形中获得陶冶和情绪上的放松。在校园主要场所张贴禁烟标志,要求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从创“无烟办公室”到创“无烟学校”。学生自办 “健康手抄报”,五、六年级还以“校园安全”、“青少年远离毒品”为主题,布置班级宣传板报,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4.在家长学校中渗透健康教育的要求。学校除了尽力为学生的健康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物理和心理环境之外,还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学生家长做好家庭教育,要求家长适时向孩子传授健康知识,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健康的体魄,积极配合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得到了优化,才会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打造健康行动网络,丰富健康促进内涵
健康促进学校(金牌)创建不仅需要学校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教育优势,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学校的带动作用,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医院、社区、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健康促进行动网络,突出学校主体作用,发挥医院辅助作用,拓展社区及社会组织配合作用,进一步丰富健康促进的内涵。
(一)联合医院,落实师生体检制度
定期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体检,教职工每年体检一次,每学年为学生体检一次,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常见病的发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早纠正。学校为每个教职工、学生建立了健康档案(建卡率为100%)。医院健康保健所定期为学生进行健康体检、预防接种、寄生虫检查等。关注学生口腔健康,降低儿童龋齿发生率,做好窝沟封闭工作。及时汇总体检和窝沟封闭情况,并对学生体检中发现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将结果反馈给学校,学校再反馈给学生家长。
(二)联合关工委、社区,共创健康和谐社区
学校关工委积极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到学校对弱势群体和特殊家庭子女情况调查活动,班子及关工委“五老”人员积极走访、排查,主动与特殊群体的学生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学校和社区的互动,进行社区健康知识讲座,建立社区(村)关工委辅导站,利用寒暑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安全教育。适时邀请社区和村领导进校园参加校内活动,增进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三)联合红十字会,丰富健康促进涵义
红十字会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又一阵地。目前学校在会学生有1600多人,根据红十字会制度健全“三岗三员制”,成立了卫生监督岗、红十字宣传岗、视力保护岗,协助教师保健医生开展保健工作。定期开展红十字会会员的培训,练习救护技术,进行小伤小痛的救护模拟。组织红十字会员走出校门,走向社区、敬老院和公共场所宣传救护知识和公益卫生活动,一系列的红十字会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保健水平。
总之,我校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金奖)活动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师生的健康意识、卫生习惯、健康技能、精神面貌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学校、社区、家长、学生都感受到了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益处。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一定会再接再厉,克服困难,走出一条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健康之路。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