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十带头” 党员先锋事迹(田芸卉)
[发布时间2019年8月31日]


弘扬师德,拒绝有偿家教

巴城中心小学校    田芸卉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少数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不仅有损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尽管教育的课程在变、教育的模式在变,但开智启蒙、传承文明、塑造人格的教育本质没有变;尽管教育的方法在变、教师的观念在变,但甘为人梯、引领未来、为人师表的教师职责没有变。为了教育的理想,为了理想的教育,让我们在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该以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把握现实,面向未来,才能对人类历史负责!尽管有偿家教”看起来是一个社会需求,教师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搞有偿家教”好像也无可厚非,法律对此并没有作明确的规范。但是,仅仅用“合法”的要求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是一切行业的底线。身为人民教师,不仅应当模范地守法,而且应该以自身高尚的德行影响社会、引领未来。因此,教师的主要精力应当凝聚在本职工作上,凝聚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在这样一个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教师仍然应当坚守教育的理想,仍然应当担当起塑造社会良知的使命。 

作为一名班主任,暑假期间有不少家长联系我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在家中的生活,也没有时间陪同孩子假期学习,想要找有偿家教”来辅导孩子学习同时也相当于看管孩子。我都一一告知家长,作为教师我们是不能够进行有偿家教的,也将有偿家教的危害一一给家长解释清楚,并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暑期培训和夏令营等活动。

同时也有部分开办培训中心的朋友邀请我到所办机构去参加暑期培训活动,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不论教育局是否有这样的规定,我都不能参加,所以都一一的委婉拒绝了。

利用暑期时间,我还制作了拒绝有偿家教的传单,利用早上晨跑的时间在街上发给路过的家长朋友,并耐心的给家长朋友介绍有偿家教的危害性。

尽管有偿家教”只是少数教师的行为,但是它容易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容易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为金钱关系。教师应当是公正、纯洁、清廉的化身,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源泉,如果人民教师浑身沾染铜臭,教育的社会公信就会丧失,这对学生、对社会来说,都不是好的兆头。如果放任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这些教师在获取个人利益的同时,可能就会渐渐淡薄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渐渐失去师生互动中纯净的情感,失去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悦和生命发展和创造的满足。爱因斯坦说:“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倘若我们留给学生的印象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市侩形象,这岂不是人民教师的最大悲哀?师生关系更加异化。不论怎么宣传家教的优越性,教师也只能吸引自己班上的部分学生登门有偿家教,对家教学生的亲和、对非家教学生的疏离往往难以掩饰,不时溢于言表。非家教学生对教师亲疏冷暖是很敏感的,虽然不敢公开进行道德评价,但是内心的鄙夷不可避免地会在好朋友中私下交流,有的说:“老师变老板,人格换钞票,公平买卖,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的问:“老师可以露题,学生能不舞弊?”家教学生对因“财”施教的教师也没有感情,有的认为:“好比向小贩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价交换,谁也不欠谁的,不存在买方尊敬卖方的问题。”有的甚至抱怨:“花了这么多钱,成绩还上不去,看样子买了假冒伪劣,倒霉!”教师不重道,学生怎么会尊师?

    教师之间矛盾更加复杂。家教“市场”有限,冷门家教学科的教师长期备受冷落,有的心灰意冷,有的愤愤不平;部分热门家教学科的教师为争夺所教班级的家教“市场”而互相猜忌,明争暗斗,教书育人的团队由于少数人引入了“商业竞争”而四分五裂;个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公开攻击、贬低疑为抢生意的同事,把矛盾公开在学生面前;至于反对给自己学生搞有偿家教的教师则会因为涉嫌断人财路而立即成为猛烈攻击的焦点。

教师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而且要成为教育文化的研究者。如何在有限的时空中开发学习者无限的潜能,如何更好地关心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体现并实现每节课的教育价值?这是教育所面对的永恒课题。具有执着追求的动力,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时间是常数,精力也有限,追求永无止境。少数教师搞有偿家教,不仅会影响本职工作,其实也透支了他们自身的健康,又怎么能有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永葆教学工作的活力呢?课堂教学更加低效。为了体现家教的优越性,吸引家教生源,一些教师课堂上留一手,该讲的不讲,留到家教时讲。

拒绝有偿家教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会坚持贯彻,同时也会努力去影响身边每一位同事。希望给我们教师带来一个和谐完美的工作生活环境。